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读后感_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读后感

方法通 76

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悟

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,不断实践。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,相互交流的事情。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,而是不求名利,自我进步。学而篇理解:《学而》篇作为《论语》的第。

1、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读后感200字

我平时最喜欢喜剧,对于四大名著和历史书,瞄都不想瞄一眼,可以说是一窍不通,更何况去品味其中的奥秘。今年暑假,在老师的要求,我极不情愿的买了一本《论语》,草草地看了一眼,完全是应付。可是中间的某些语句,是那。

2、论语读后感

论语读后感1 孔子的《论语》语言深奥,我作为一名小学生,只知《论语》是一部描述孔子与他的学生们的语录,其他的便一概不知了。就在五年级时,学校编写了各年级适用的《论语》,我才慢慢对它产生了兴趣。 读过了《论语》后,我了解了。

3、论语读后感

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是说学了能按时温习,不也很高兴吗?有志同道合得人从远方来,不也很快乐吗?别人不理解我,我却不抱怨,不也是君子吗?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。

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读后感_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读后感  第1张

4、论语读后感

论语之一:子曰: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《学而》大意是:学习之后按必须的时间复习,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到来,不也很快乐吗所以我觉得,人生,好比一块面包,你已经把一块面包吃完了。

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读后感_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读后感  第2张

5、论语十二章 读后感300字

本学期老师组织我们读《论语》。学到"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"老师一遍遍在课堂上讲解所谓何意,我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,想不通这古人好好的话干嘛要说成这样,

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读后感_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读后感  第3张

6、论语读后感300字

论语读后感300字1 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咦?大上午的,谁在读书呀?哦,原来是焦作日报社组织校园记者在诵读国学经典《论语》呢! 以前,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,给他们说的话。

7、论语读后感

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,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 这是《论语》开 篇的第一章,宋代大儒朱熹对此 评价极高,说孔子的这几句话“所记多务本之意,乃入道之门、积德之基、学者之先务也”。纵。

8、论语第一则读后感

论语第一则读后感篇一 子曰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!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! 无论是我在读书时还是在后来的阅读中,都听或看到对于孔子这段话是这样解释的:“学习知识以后,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,不也是很。

9、论语十二章读后感五百字

这里谈谈对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”一段的看法。我感觉孔子的这几句话的前面都应当加上如果两个字才是完整的,即如果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?如果有朋自远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