韬光养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

方法通 162

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?

韬光养晦,意为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,读音为tāo guāng yǎng huì。“韬光养晦”由“韬光”和“养晦”两个词语组成。“韬光”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,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。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《靖节先生。

1、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?

“韬光养晦”意为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。韬光养晦:[ tāo guāng yǎng huì ]详细解释 1. 【解释】:"韬光养晦"由"韬光"和"养晦"两个词语组成。"韬光"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,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。2. 【出自】:。

2、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?

韬光养晦,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,比喻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。典籍 《旧唐书·宣宗记》:历太和会昌朝,愈事韬晦,群居游处,未尝有言。《荡寇志》第七十六回:贤侄休怪老夫说,似你这般人物,不争就此罢休。你此去,

3、韬光养晦的真正含义

韬光养晦是一则成语,最早出自于《旧唐书·宣宗记》。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。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;在句中一般作谓语。元末明初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玄德也防曹操谋害,就下处后园种菜,亲自浇灌,以为韬晦。

4、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

韬光养晦的意思,就是指隐藏才能,不轻易外露。现在通常用来指低调谦虚的人。韬光养晦出自《旧唐书·宣宗记》原文是:历太和会昌朝,愈事韬晦,群居游处,未尝有言。韬光养晦的含义 韬光养晦中的韬光,意思是隐藏自己的。

韬光养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 第1张

5、“韬光养晦”是什么意思?

韬光养晦(tāo guāng yǎng huì),汉语词语之一,褒义词,可以作谓语,其意思是隐匿光彩、才华,收敛锋芒、踪迹,光芒,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。该词语出自于《旧唐书·宣宗记》。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,就。

6、韬光养晦意思是什么

韬光养晦,意为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,读音为tāo guāng yǎng huì。“韬光养晦”由“韬光”和“养晦”两个词语组成。“韬光”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,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。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《靖节先生。

韬光养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 第2张

7、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?

韬光养晦 [成语解释]指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。[典故出处]《旧唐书·宣宗记》:“历太和会昌朝,愈事韬晦,群居游处,未尝有言。”译文:经历太和(唐文宗李昂公元827年至835年的年号)会昌(唐武宗李炎公元841年正月至846。

韬光养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 第3张

8、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?

韬光养晦 [tāo guāng yǎng huì]语法: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;在句中一般作谓语。出处:《旧唐书·宣宗记》:“历太和会昌朝,愈事韬晦,群居游处,未尝有言。”引证:清·郑观应《〈盛世危言〉初刊自序》:“自顾年。

9、韬光养晦的意思是什么?

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。成语出处 晋·刘昫《旧唐书·宣宗记》:“历太和会昌朝,愈事韬晦,群居游处,未尝有言。”后据此总结出成语“韬光养晦”成语故事 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13子,于长庆中期被封为光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