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人三缄其口_金人三缄其口的出处

方法通 160

金人三缄其口出自哪个典故

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,右阶之前,有金人焉。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,戒之哉,戒之哉!无多言,多言多败。’”典故孔子崇尚周礼,曾专程到周王朝考察文物礼仪 制度。据。

5、三缄其口的来源?

三缄其口(sān jiān qí kǒu)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形容说话谨慎。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。《太公金匮》:“武王问:‘五帝之戒;可得闻乎?’太公曰:‘黄帝云:予在民上;摇摇恐夕不至朝。故金人三缄其口。

金人三缄其口_金人三缄其口的出处  第1张

6、三缄其口 出处文言文的翻译,不是典故

三缄其口 【拼音】:sān jiān qí kǒu 【解释】:缄:封。在他嘴上贴了 三张封条。形容说话谨慎。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。【出处】:汉·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,右阶之前,有金人焉。

7、君子三缄其口什么意思

“三缄其口”是汉语成语,拼音是sānjiānqíkǒu,出自《太公金匮》:“武王问:‘五帝之戒;可得闻乎?’太公曰:‘黄帝云:予在民上;摇摇恐夕不至朝。故金人三缄其口;慎言语也。’”“三缄其口”造句:对于。

金人三缄其口_金人三缄其口的出处  第2张

8、三缄其口学金人

百炼化身成铁汉,三缄其口学金人。非常聪颖使七分,常留三分与儿孙。如若十分都使尽,远在儿孙近在身。长江后浪推前浪,世上新人赶旧人。君子乐得做正人,君子枉自做小人。山中自有千年树,世上难逢百岁人。岂无。

金人三缄其口_金人三缄其口的出处  第3张

9、三缄其口什么意思?有什么历史典故?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?

形容说话谨慎或不说话。 #语出汉.刘向《说苑.卷一○.敬慎》。 典源 #汉.刘向《说苑.卷一○.敬慎》1>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。 右陛2>之前,有金人3>焉,三缄4>其口,而铭5>其背曰:「古之慎言人也。

1三缄其口的意思是什么?

用法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对事保密程度。 出处:《太公金匮》:“武王问:‘五帝之戒;可得闻乎?’太公曰:‘黄帝云:予在民上;摇摇恐夕不至朝。故金人三缄其口;慎言语也。”关于三缄其口的意思。